用人如器,唐太宗的管理方法

2025-07-23 东北振兴网 阅读量:113455


唐人吴兢撰写的《贞观政要》中记载,唐太宗李世民对手下大臣右仆射封德彝说:“国家安定的根本是得到人才。最近我命你推举人才,怎么未曾见你推荐一人啊?”封德彝回答说:“我怎敢不尽心去办呢,只是到目前还没有发现才华卓著的人才啊。”太宗反驳说:“用人就好像是使用器皿一样,用其所长即可。不能指望过去年代的奇人出现,而是要从眼前选人才。难道说一定要等到以前的传奇人物傅说、姜太公出现,咱们才能治理国家吗?”

“用人如器”是李世民的第一个理念,用人才就如同使用一个器皿一样,不是要全才全用,而是专才专用。我们不指望茶壶有铁锅的特长,也不指望铁锅有茶壶的作用。每个器皿都有自己的用处、自己的长处,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器皿是全能全才的。

领导选人才,如同厨师选厨具,一是要明白每个器具的性能和使用领域;二是搞好搭配,利用多样性让器皿之间互相弥补,取长补短;三是根据实际需要开发新的器具。

看人当然是要看优点、缺点,看能力、倾向,不过在优缺点和能力倾向之外,还要看一种更加重要的东西,就是价值观。如果不看价值观,那么天使和魔鬼没什么区别,而且很可能魔鬼长得更帅,看起来更顺眼,说话更好听,能力更强。那样的话,就可能把魔鬼当天使请进家里来。人类历史已经证明了,在历次魔鬼当权的灾难开始的时候,人民群众都以为自己遇到了天使。

所以看人首先看他的价值观倾向,价值观符合要求的人,要多看其优点;价值观不符合要求的人,要多注意其缺点。

那么,如果认识一个人,不到一个月就发现这个人有毛病、有缺点,这样好不好?回答是肯定的,当然好了。好在哪里?好就好在,这说明两件事:一是这个人坦诚,没伪装,没欺骗;二是你自己的决策力、判断力还在,脑子没有进水。

所以最好的状态是什么?不是完美无缺,而是有缺点的正常。正常最好,反常为妖!

预先了解一个人的优点,优点可用;预先知道一个人的缺点,缺点可控。优点可用、缺点可控,这样的关系当然稳定,这样的人才当然有用。


“取士当今”是李世民用人的第二个理念。历史在给人们留下波澜壮阔的故事的同时,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人物和闪光的名字。这些名字令后人敬仰、羡慕、追思。

追思之余肯定也就有人在想,假如能找到这样的人物来和自己共事,该有多好。还有人会进一步想,前代有传奇英雄,我们这个时代也一定会有的,一定要把这个英雄找到。除了这样的英雄之外,对其他的人一律说“不”。

用人一定要找到诸葛亮、刘伯温、张良、韩信,这可能吗?

首先,在今天不可能找到古人。那些人再伟大也都成了历史,他们再也不可能出现了。每个时代都不可能复制前代的英雄,但是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英雄,舍弃已经拥有的而去追寻不会再来的,这显然是一种错误。

其次,不能拿成名英雄的标准来选择新人。要知道,传奇英雄并非一开始就是传奇英雄,他也是经过成长、经过千锤百炼的,一开始他也不过是个无名小卒。一上来就希望找到英雄,这样的心理往往让人错过真正的英雄。大人物成名以后的样子,是不足以用来做选拔人才的标准的。谁按照这个标准选拔人才,那才真正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。

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都得出一个基本结论:任何稳定的联盟都是基于缺点展示和缺点认同的联盟。咱俩要当朋友,我就向你展示我的缺点。我真诚,你能接受吗?你要能接受,咱俩更进一步;要不能接受,咱俩就保持现在的关系。而且只有双方都展示了自己的缺点之后,我们这联盟才稳定。所以你如果真的碰见了一个完美无缺的人,那只能说明他骗你骗得很好,而且你在他眼前是没有任何理性的,他把你给控制住了。你要跟这种人在一起合作,成功了好处全是他的,失败了倒霉全是你的。

所以要记住,选人的时候,不是要选完美的人,而是要选真实可靠的人,选优点可用、缺点可控的人。任何胜利,首先都是标准的胜利;任何成功,首先都是标准的成功。当然,任何失败也都是标准的失败,你要用一个完美的标准来选人的话,那一定会摔大跟头的。

所以,要用最合适的人去做大事,就好比安排十个手指,有长有短才叫手。你说五根手指,哪个最长?中指最长。要是都长最长的,十个手指都一般长,那叫五双筷子,它是残疾。所以用人有两类错误:高端岗位用了低人,是错误的;低端岗位用了高人,是更大的错误。不一定处处都是能人,不一定事事都用高人。在一个团队当中,能人有能人的位置,庸人有庸人的位置。高端岗位用了低人,他干不了;低端岗位用了高人,他也干不好!

来源:《东北振兴网》综合《领导文萃》2025年7月上

正在改变和想要改变东北的人,都在《东北振兴网》;服务热线:4000-315-026

 
 
 
×
东北振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