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始人身边的人,需要有公心

2025-07-26 东北振兴网 阅读量:89359


进入创业领域快三年,常常和身边的创始人朋友聊起一个话题:支撑你走过创业那些最黑暗、最混乱时刻的,究竟是什么?答案往往不是某个经验的产品,也不是一笔救命的融资,而是身边那些“对的人”。

但什么是“对的人”?能力、经验、资源,这些都重要。再往下深挖一层,你会发现,所有这些特质都需要一个地基来承载,这个地基,我称之为“公心”。
一个只为自己KPI负责的人,或许能成为优秀的“螺丝钉”,但只有那些心怀大局、把公司的胜利当成自己胜利的人,才能成为创始人真正的“战友”。
到底什么是“公心”?
“公心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大,甚至有点“虚”。但落实到商业世界里,它其实非常具体。它不是要求一个人成为毫不利己的圣人,而是指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格局和品质。
1、它是“把公司的利益放在个人和部门利益之上”的清醒。
2、它是“像创始人一样爱惜羽毛”的担当。
有公心的人,会本能地爱护公司的资源和声誉。他们不会因为“花的是公司的钱”就大手大脚,也不会为了走捷径而默许那些可能损害公司长期信誉的行为。
他们会像守护自己的财产一样,守护公司的每一分投入,像守护自己的名声一样,守护公司的品牌形象。这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,是任何KPI都考核不出来的。
3、它是“主动填补空白地带”的自觉。
创业公司永远处在混乱和不确定之中,部门墙模糊,职责有灰色地带。
有公心的人,在看到一个问题时,第一反应不是“这不归我管”,而是“这个问题会影响公司,我们该如何解决它?”。他们愿意主动“捡起”掉在地上的那些活儿,补上那个无人负责的缺口。这种“眼力见”和“主动性”,是驱动一家公司从混乱走向有序的关键力量。
为什么“公心”如此重要?
在公司顺风顺水时,“公心”的价值可能不那么凸显。每个部门都可以各自为战,高歌猛进。但当公司遭遇逆风,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时,“公心”就成了决定团队生死的“压舱石”。

如何识别那些有“公心”的人?

公心是一种内在品质,很难用一张简历或一次面试就完全看透,但它依然有迹可循。

1、追问ta过往的“两难选择”。

不要问“你如何看待团队合作”,而是问一个更具体的问题:

“讲一个你经历过的,个人利益/部门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刻。当时你是如何思考和决策的?结果怎样?”

一个人在面对冲突和压力时的真实选择,远比他口中的理念更能反映其价值观。

2、观察ta的语言习惯。

在交谈中,他是习惯说“我”还是“我们”?在描述一个成功的项目时,他是强调自己的贡献,还是团队的合力?语言是思想的镜像。一个时常把“我们”挂在嘴边,并能由衷地为团队成就感到骄傲的人,通常更具集体荣誉感。

3、进行小范围的“压力测试”。

在合作初期,可以有意无意地观察ta在面对“三不管”问题时的反应。是视而不见,是明哲保身,还是会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推动解决?这往往能看出一个人责任心的边界在哪里。

寻找有公心的人,本质上是在寻找真正的同路人。

创业这条路山高水远,充满未知。能力强的人,可以陪你走得快;但只有那些与你同心同德、愿意为共同的愿景倾注心力的人,才能陪你走得远。

对于创始人而言,修炼“识人”的内功,看清一个人的能力,更要看透ta的内心。因为最终,决定一家公司能抵达何方的,不是一两个人的才华,而是一群人共同的信念与担当。


作者:黄姝菲

正在改变和想要改变东北的人,都在《东北振兴网》。服务热线:4000-315-026

 
 
 
×
东北振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