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始人IP一定要讲故事
2025-08-03 东北振兴网 阅读量:81394
创始人IP必备!讲好这8类故事,让品牌自带吸引力
一、创业初心故事:用“为什么”打动人心
在创始人IP打造中,“创业初心”是最能拉近距离的故事线。它的核心,是让用户看到你不是冰冷的商业逐利者,而是带着使命感的问题解决者。
核心逻辑:
用户买单的不仅是产品,更是品牌背后的“意义”。讲清楚“为什么出发”,能让品牌理念穿透屏幕,和用户产生价值观共鸣。
怎么讲?
• 痛点洞察:像马云发现“中国小企业做生意难,渠道少、成本高”,精准戳中目标群体的痛;马斯克聚焦“地球能源枯竭、人类生存局限”,把个人担忧升维成人类命题,格局瞬间打开。
• 使命落地:别只喊口号,要让“初心”具象化。马云用“搭建让生意变简单的平台”,马斯克用“推动可持续能源、探索太空移民”,把抽象使命变成可感知的行动。
案例延伸:
假设你做职场教育,就可以说:“当年我北漂时,看到太多年轻人拿着漂亮简历却过不了面试关,明明有能力却被‘不会表达’耽误。我想做的,就是让职场新人的努力,都能被正确看见。
二、至暗时刻故事:真实,才是最大的共鸣点
创业不是一路坦途,“至暗时刻”故事,能让创始人IP更立体、更接地气。用户会觉得:“原来大佬也摔过跤,他能爬起来,我遇到困难也有希望。”
核心逻辑:
暴露失败不可怕,关键是展现“从绝境到翻盘”的韧性。这种真实感,能让用户对你的“抗挫力”产生信任,也能传递“方法>困难”的经验价值。
怎么讲?
• 细节冲击:乔布斯被苹果赶走、雷军遭遇小米供应链危机,这些“至暗事件”本身就有话题性。重点讲“怎么挺过来”——乔布斯创皮克斯、雷军死磕供应链,把挫折转化成新机会,让故事有“逆袭爽感”。
• 经验输出:别只卖惨,要提炼“绝境解法”。比如雷军的“亲自带队谈供应商、优化流程”,普通人能学到“关键时候 founder 要下场”;乔布斯的“把挫折当转机”,能启发大家“危机里藏着新赛道”。
案例延伸:
如果你是做餐饮创业,可这样讲:“2020 年疫情最凶时,店里三个月没收入,员工工资都发不出。我没躺平,带着团队拍抖音教‘家庭小厨’,没想到涨了 10 万粉,后来靠私域外卖熬过寒冬。现在我们的‘危机应变法’,还成了员工培训课的内容。”
三、客户见证故事:让用户替你“卖货”
比起自夸产品好,“客户见证”是更有说服力的“软广告”。真实客户的改变,能让潜在用户直观看到“产品价值”,甚至产生“我也能这样”的期待。
核心逻辑:
人天然相信“同类案例”。用数据+故事双管齐下,既能体现产品效果,又能传递情感价值,让用户觉得“这不是广告,是真实的生活改变”。
怎么讲?
• 数据锚定:Airbnb 案例里“每月多赚好几千、还清车贷”,Spanx 案例里“职场获得更多机会”,用具体数字让效果可视化。
• 情感共鸣:除了“收益提升”,还要讲“体验改变”。比如 Airbnb 的“体验地道风土人情”,Spanx 的“穿上更自信”,戳中用户“情感需求+实际利益”双重痛点。
案例延伸:
做知识付费的话,可以说:“有个学员原本是工厂工人,跟着我们学短视频运营,3 个月后账号涨粉 5 万,接广告赚了 2 万多,现在辞职全职做博主。他说‘以前觉得改变命运是梦,现在才知道选对方法就能实现’,这也是我们做课程的初心。”
四、产品诞生故事:给产品注入“灵魂”
好产品背后,一定有值得挖掘的“诞生故事”。讲清楚“怎么熬出来的”,能让用户感知到“专业、匠心”,把产品从“功能工具”升级成“有温度的作品”。
核心逻辑:
用户买的不是“产品”,而是“产品背后的付出”。戴森 5127 个原型、15 年研发,特斯拉跨界解决电池难题,这些细节能让用户觉得“买的不是吸尘器、汽车,是死磕到底的匠心”。
怎么讲?
• 灵感溯源:产品灵感从哪来?是生活痛点,还是行业空白?讲清楚“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”,比如戴森因为不满传统吸尘器,才决心研发无尘袋款。
• 困难拆解:重点讲“研发坑”和“解决路”。特斯拉用航天技术解决电池续航,既体现技术实力,又展示“跨界创新”思维,让用户看到“遇到问题不是放弃,而是找新解法”。
案例延伸:
做手工皮具的话,可以说:“我爷爷是老皮匠,小时候看他给人修包,总说‘好皮子要配好手艺’。有次客户拿一个开裂的古董包来修,我试着用‘古法植鞣+现代加固’技术救活了它,后来就想把这种‘新旧融合’做成品牌。为了调试配方,我们做了 100 多个小样,光皮革浸泡时间就试了 20 种——现在我们的包,不仅耐用,还带着老手艺的温度。”
五、团队文化故事:让公司“活”起来
团队文化故事,是创始人 IP 的“人情味名片”。它能让外界看到“公司不是冰冷的组织,而是一群有温度的人在奋斗”,既吸引人才,又增强用户好感。
核心逻辑:
人才和用户,都会为“好氛围”买单。Zappos 员工自掏腰包给客户送蛋糕,维珍创始人带头搞恶作剧,这些故事传递的“客户第一、自由创新”文化,能让人才觉得“这是值得加入的团队”,让用户觉得“这是值得信任的品牌”。
怎么讲?
• 细节具象化:别空谈“团队文化好”,用具体事件体现。比如 Zappos 的“送生日蛋糕”,维珍的“开热气球、搞恶作剧”,让抽象的“文化”变成可感知的故事。
• 价值观渗透:每个故事都要传递“公司在意什么”。Zappos 故事体现“客户至上”,维珍故事体现“自由创新”,让用户和人才一眼get到“这家公司的魂”。
案例延伸:
做互联网 SaaS 产品的话,可以说:“我们程序员有个‘周五脑洞会’,不管多忙,每周五下午都要放下工作,分享‘异想天开’的功能想法。有次一个实习生说‘能不能让软件自动识别用户常用场景,提前准备模板’,我们真的花了 2 个月开发这个功能,现在成了用户最爱的亮点。这种‘允许试错、鼓励奇思’的氛围,让团队里的年轻人都愿意‘为热爱拼命’——这也是我们产品能持续创新的秘密。”
六、价值观选择故事:用“行动”证明初心
“价值观”不是墙上的标语,而是关键时刻的选择。讲好“利益 vs 原则”的故事,能让用户看到你的“真实底色”,建立更深的信任。
核心逻辑:
用户会为“价值观一致”买单。星巴克金融危机不裁员、Patagonia 劝客户“别买夹克”,这些反常识的选择,恰恰证明“他们的价值观不是口号,而是行动”,让用户觉得“这家公司值得托付”。
怎么讲?
• 冲突强化:突出“赚钱和原则的矛盾”,比如星巴克面临裁员降本压力,Patagonia 要对抗“消费主义”。冲突越激烈,选择越有力量。
• 长期价值:讲清楚“为什么坚持”。星巴克认为“员工是最重要资产”,Patagonia 为了“环保使命”,让用户看到“短期利益让渡,是为了长期价值坚守”。
案例延伸:
做有机农业品牌的话,可以说:“有年遇到天灾,有机蔬菜产量暴跌,供货价要是涨 3 倍,才能保本。但我们没涨价,宁可自己贴钱,也要让合作超市的价格稳定。因为我们一直说‘要让普通人吃得起有机菜’,真到考验的时候,不能让‘初心’输给‘利益’。这件事传开后,超市主动给我们免费打广告,老客户也更信任我们了——事实证明,坚守价值观,长远看反而能收获更多。”
七、灵感奇遇故事:让创新“可复制”
创业路上,很多“关键突破”来自意外。讲好“灵感奇遇”故事,既能展示你的“开放应变力”,又能让用户觉得“创新没那么难,机会藏在细节里”。
核心逻辑:
用户喜欢听“意外转折”的故事,因为它传递“机会无处不在”的信念。Netflix 因 DVD 逾期罚款诞生,Slack 因游戏失败转型,这些故事让用户看到“失败、意外里藏着新机会”,也展示创始人“抓住机会的能力”。
怎么讲?
• 意外触发:强调“偶然事件”,比如 Netflix 的“逾期罚款”,Slack 的“游戏失败”,让故事有“戏剧性”。
• 应变路径:重点讲“怎么把意外变成机会”。Netflix 从“逾期费”想到“无逾期租赁”,Slack 从“内部工具”看到“市场需求”,展示“把意外转化为创新”的思考过程。
案例延伸:
做家居设计的话,可以说:“我原本想做‘极简风家具’,但样品被客户不小心泼了咖啡,本来要报废,却发现‘咖啡渍让木头纹理更有故事感’。我们顺着这个灵感,开发了‘做旧系列’,没想到成了爆款。现在我们的设计团队,会特意保留一些‘不完美’的手工痕迹——这个意外告诉我们,‘缺陷’可能就是创新的起点。”
八、未来愿景故事:用“远方”凝聚人
伟大的创始人,都擅长“描绘未来”。讲好“未来愿景”,能让员工、投资人、用户看到“清晰的远方”,愿意和你一起“奔赴理想”。
核心逻辑:
人会为“相信的未来”奋斗。马斯克的“火星移民、人机交互”,马云的“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”,这些宏大愿景,把“公司目标”升维成“社会价值”,让追随者觉得“自己在参与伟大的事”。
怎么讲?
• 具象化描绘:别只说“改变行业”,要像马斯克那样,用“开特斯拉、用太阳能板、坐火箭移民”的画面,让愿景可想象;马云用“更公平高效的商业世界”,让目标有清晰方向。
• 价值升维:把“公司目标”和“社会问题”绑定。马斯克解决“能源、生存”问题,马云解决“中小企业困境”,让愿景有“利他性”,自然能凝聚人。
案例延伸:
做环保科技的话,可以说:“我们想让‘垃圾回收’不再是负担,而是新资源。未来,每个小区的智能回收站,能自动分类、转化垃圾,让‘变废为宝’像扔垃圾一样简单。更长远看,我们希望用技术让‘零废弃社会’成为可能——这不是空想,现在我们的智能回收机已经在 10 个城市试点,每回收 1 吨垃圾,就能减少 3 吨碳排放。这个愿景,需要更多人一起实现,你愿意加入吗?”
结语:故事,是创始人IP的“软实力”
这8类故事,本质是创始人IP的“内容武器”——创业初心拉近距离,至暗时刻展现韧性,客户见证强化信任,产品诞生传递匠心,团队文化塑造温度,价值观选择沉淀口碑,灵感奇遇打开创新,未来愿景凝聚人心。
记住:创始人IP的核心,是让用户看到“真实、有温度、有使命”的你。把这些故事融入品牌传播,你的IP自然能“自带吸引力”,让用户从“看热闹”变成“共奋斗”。
现在,不妨从“创业初心故事”开始梳理——你为什么出发?把这个问题想清楚,你的IP故事,就有了最动人的底色。
来源:《东北振兴网》商学院 综合 作者:林晟禾
正在改变和想要改变东北的人,都在《东北振兴网》。服务热线:4000-315-026